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

共同社論籲撤戶籍制度 內地傳媒為民請命可嘉

【明 報專訊】內地13個媒體3月1日同時發表一份共同社論,猛烈抨擊實行超過半個世紀的戶籍制度,「中國受戶籍制度之苦久矣」,敦促官方加快戶籍改革,最後把 這種「已到非革新不能平息民怨」的制度徹底消除。這是中共建政60年來,除了在中央有關部門統籌下的官方口徑社論以外,傳媒自發的一篇共同社論,十分罕 有,反映戶籍制度引起的巨大民憤。然而,更應指出的是,內地傳媒在事件中爭取成為真正的人民喉舌的自我期許和提升,令人激賞,值得鼓掌。

13媒體異口同聲鳴不平
正義使命超越了黨性
中國大陸的戶籍制度是1958年的產物,簡言之,是把居民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。這條線一經劃下,中國人民便分為兩等,農村人口要轉到城巿難之 又難,就是勉強在城巿找到工作,但孩子的學業以至全家的醫療,都必須付出比城巿人更高昂的費用。這種蘇式極權制度下的戶籍制度,是計劃經濟的產物,可是今 天中國早與計劃經濟說再見,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巿場經濟,但戶籍制度卻窒礙了經濟發展和近年中央推行的城巿化大計,硬生生把人民分成兩等,造成巨大的社會矛 盾。
中國不是世界上唯一實行戶籍或戶口制度的國家,事實上,日本也有類似制度,但日本允許居民來去自由,東京居民到大阪生活不會低人一等,九州民眾到北 海道工作,也不必因為戶口不在當地而低三下四。但中國戶籍制度卻令得戶籍不在當地的人變成二等公民,中共建政伊始便強調人民翻身當家作主,可是戶籍制度卻 把農村戶口和城巿戶口分開,不啻是自相矛盾。
這次共同社論事件帶來的另一層意義,比起其內容更為深遠。在中共治下,筆桿子和槍桿子同樣重要,槍桿子可以出政權,筆桿子則是中共多次政治運動中不 能或缺的利器,因此軍隊有政委管理部隊思想,輿論部門更是一管到底,部分傳媒更是直屬黨委,是名副其實的黨的喉舌。所以,這次在一向嚴密監控的傳媒出現跨 省巿的13媒體共同社論,彰顯了兩點﹕(1)對戶籍制度的不滿不僅一省一巿,而是已發展成為多省巿的反彈,足見戶籍制度已到了共同社論說的那樣,「非革新 不足以與時俱進的境地」的迫在眉睫;(2)內地部分傳媒不畏負上嚴重的政治代價和後果,勇於為民請命。
這不是一篇急就章的社論,應該說這是一篇構思得極為細緻文章,除了內容有理有節擲地有聲,其出台時間更在今年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開幕前夕,本來足以成 為兩會主要議題之一,會被視為直接挑戰中共管治的行動。之前所述,中共對筆桿子看管甚嚴,這份共同社論肯定是在高層部門睜一眼閉一眼之下推出的。不能排除 的是,這些媒體走到這一步,已是在無辦法之下始訴諸社論,而管理這些媒體的官員,也對戶籍制度甚為不滿,正義在這裏超越了黨性,終在推出後震動全國。
懲罰13媒體是鋸箭療法
消除戶籍制弊端才是正途
然而遺憾的是,中共當局對共同社論卻不是包涵理解並據此以察民困,據本報記者了解,這13家媒體在共同社論刊行後,都受到幾乎如出一轍的對待──有 關傳媒的負責人及其所屬的省委宣傳部都被訓話,部分更收到上級嚴令﹕若在兩會期間採訪及報道戶籍制度新聞,立即會被查辦,記者更會革職。兩會開始了幾天, 只有溫家寶總理在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過一下,其他有關戶籍制度的問題鮮有人提,報道自然是少之又少。這篇令人曾經期待崛起的大國從物質富裕過渡到文明富裕 的社論,就在大棍子揮舞下,消失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之上。
從中共至今的處理手法來說,尚未看到如何定性共同社論事件,我們認為,這篇社論有其客觀社會背景,當中共自胡錦濤以 下「構建和諧社會」幾乎天天都掛在嘴邊,社論呼籲的正正就是和諧及包容。改革開放30年,內地經濟發展各地不同,城鄉之間的差距不小,但總的來說,中國與 世界的差距在縮小,內地各省巿之間也愈加拉近,要求徹底消除帶覑強烈歧視意味的戶籍制度,是「和諧社會」和「開放包容」這兩個目標的彰顯。
不過,中共的封殺式處理讓人心中有氣——於全面掌控國家機器的中共而言,把13個媒體的總編輯一夜之間全部換走只是閒話一句,但這能令人心悅誠服 麼?難道中共會認為,捂住了這些媒體的嘴巴便能把戶籍制度的弊端消除?中共如今掄起大棒子打將下來,不免令海內外覺得,原來今天的中國還說不上是以民為 本,廣開言路的目標更是八竿子打不覑。

原文鏈結: http://news.mingpao.com/20100307/mra.ht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