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

【視頻】百年民國——民主的歷程 慶祝建國百年國史館巨獻

本片是國史館今年度繼「存亡關頭—1949年的中華民國」之後,所繼續推出的國史影音紀錄片系列作品。
內容闡述清末知識分子如何想像西方民主、清末革命、立憲與實力派軍人三派勢力如何牽動辛亥革命,建立民國;隨之而來的民初國會議員的選舉過程與政局亂像,如何使國父孫文改變對中國民主進程的看法;1930年代的訓政與黨治經驗,世界局勢影響下的法西斯風潮如何席卷中國,引發知識界的民主與獨裁論戰,以及戰後起草「中華民國憲法」關鍵人物張君勱的思辯內容與立憲過程。
國史館長林滿紅表示,社會由驚濤駭浪走向平順幸福,希望藉影片喚醒國人珍惜民主成果。她說,中華民國憲法自60年前開始實施,對民權制度有所保障,立下重要裡程碑。這部紀錄片選在行憲紀念日公開發表,別有一番意義。
她強調說:「事實上,我們承接的是英美式的憲法,因為它有這樣一個英美式的憲法精神。我們在台灣時期雖然有戒嚴時代,有點偏離,但後來我們又把它拉回來。這個影片裡面在講最後張君勱如何把英美式的憲法精神再拉進去,那部分我覺得也非常珍貴。」
林滿紅指出,中華民國即將歡慶建國百年,本集將介紹政府遷台以前民主憲政發展過程,明年推出下集,則將聚焦於台灣民主發展的成就,為建國百年系列活動共襄盛舉。「除了中文版,這部紀錄片還有英文版和日文版,希望讓其它國家更加了解中華民國的歷史。」
中央研究院士張玉法說,對於歷史學者而言,由國父孫中山先生制定的中華民國軍政、訓政、憲政民主發展歷程,是一段血淚斑斑、而充滿辛酸艱辛的奮鬥史。
清末民初的選舉人員,工作是教導「寫名字」,而張玉法在抗戰勝利後,親眼看到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在校園中「作票」的過程,他慶幸國家現在總算走到民主了。
中研院近代史研究員張朋園表示,民主政治須經漫長演變,台灣民主政治雖算成功,但絕非偶然而得。到1949年政府遷台後,再加上本土民主觀念成長,才能使台灣民主立足於世界。

第一部分





第二部分




第三部分




第四部分




第五部分




第六部分



原文連結:http://www.uocn.org/bbs/viewthread.php?tid=33343&extra=page%3D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